您目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品牌活动» “励耘杯”课赛» 在第一届“励耘杯”北师大合作附属学校青年教师技能大赛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节选)

在第一届“励耘杯”北师大合作附属学校青年教师技能大赛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节选)

    宋宝璋(原北京市政府督学,北师大附属及合作学校教学大赛评委会主任)

一、参赛教师的基本情况      

大会组委会举办了青年教师课例教学光盘征集评选活动,该活动也是本届研讨会参赛资格的选拔比赛,共收到选送光盘82张。经本届比赛评委会评选最后确定来自全国九个省市十二所学校的四十名青年教师获得本届比赛的决赛资格,这批参赛教师中年龄最大的为39岁,最小的仅23岁,教龄最长的18年,最短的为2年。    

大会期间,为对第一届北京师范大学合作附属学校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上的部分获奖选手跟踪培养和锻炼,本届大会组委会遴选出山西晋煤中学语文教师张江波、山东莱芜十七中数学教师田才林、北师大良乡附中数学教师刘万里和英语教师赵丽丽参与说课环节的提问,在此表示感谢!

二、参赛教师的主要表现 

(一) 在关注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时,已意识到要在三维目标整合上下功夫。这次大赛整合效果比较好的有10节,占总课数的25%    

怎样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2条指出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认为两个过程要融为一体或者说就是一个过程。有的领队问我,这届大赛亮点多不多,有没有让人为之一振的表现。我说有,本届大赛后将继续举办优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巡回展示活动,一定很精彩。现在我仅举一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同志曾在一次讲话中批评一种现象,就是老师们每天都习惯数某个章节里高考可能要考的知识点,很少有人去数思想教育点。这次大赛,我发现了一位地理青年教师,他讲的教学内容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他把教学难点确定在“触动学生心灵,使之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上,这是很少见的。这说明,一是他在尽力去整合,才会有这样的认识;二是他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很动情的,有真情实感。

(二) 所有参赛课均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课件设计、制作水平高,能自如地使用的占二分之一左右,还有相当数量地课件只是板书搬家

(三) 参赛教师都能够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教学方法中有明显的探究法(发现法)成分的课共11节,占总课数27.5%

(四) 参赛教师态度端正,观摩教师有着极高的热情。对于开幕式上与会教师的精神状态,北师大副校长樊秀萍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     既然是比赛,人们就要关注结果,这是合乎情理的,但更要重视过程,重视在备课、讲课、说课过程中的提高。说到比赛结果,我想到了老演员李丁做青年歌手大赛嘉宾时的一番评论:成绩不理想,依然能正确对待,这才是素质高;回答对几个知识题不能表明素质高。    

顺便说几句如何给分,这要涉及到评价方法。比如教案中出现些问题,是否只在教案指标上扣分,还是在有关指标上都去重复扣分;某一节课的思想教育有些穿靴带帽之嫌,观摩者有些情绪化的表情,对这节课是否就要一票否决。

三、几点希望

(一) 学会感谢(学生)    

人艺老院长、话剧大师于是之老先生凝聚了一生的舞台情结,总结了这样一句话:“应该感谢观众的宽容。”    

把这句话借到课堂上用:更应该感谢学生的宽容,感谢学生的贡献!人们取得成绩后大都会说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父母的养育、家人的支持、领导和老教师的帮助等等,这是完全正确的。今天我着重要说的是感谢学生。我提议:为本次大会大赛的圆满成功,再一次感谢北师大良乡附中的学生们!    

为什么加个“更”字?课堂与剧场除了共性之外,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与剧场中的演员和观众关系相比,还有着显著的特性。这个特性就是一条耳熟能详的古训所讲的: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深刻涵义已体现在新课改的文件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10条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关系到师生通过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怎能不感谢学生呢?

(二)学会选择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2条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课堂教学要改变照本宣科、只是解读课本等教教材的倾向;而是用教材教,精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并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多种课程资源。

2.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选择上,要按照教学有效性和学习有效性的原则来选择运用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决定教学有效性和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接受性学习更适合于知识学习目标的有效实现,探究性学习更适合于创造力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因此,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单元内容和不同课型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选择运用其中一种学习方式;凡是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就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11条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从今年228日开始,《中国教育报》开展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熟优熟劣?讨论,到现在已有6期,共发表了13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走两个极端都是不合适的,我赞同的大概有四五篇。我的基本观点有三:其一,要积极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其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一样,都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要合理选择、利用;其三,“点击”不能代替“点拨”,两种教学方式和两种教学手段都需要“点拨”。

(三)学会反思    

《纲要》第14条提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反思不是闭门思过,而是开门总结经验和教训。我认为获取教学反思内容的主要渠道是来自于学生的反馈,如从来自学生的课下访谈、作批改、后续课的复习提问中搜集信息。其次,与教师尤其是同头教师之间多听课、交换意见也是一条重要渠道。英国大作家肖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个人手里的仍然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我们每人便有了两种思想。老师们都会深有体会,只有在相互的交流和沟通中,才能够产生智慧火花。丢掉的只是面子、虚荣心。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大赛的一些感想与建议,以供大家参考。最后,我谨代表本次大赛组委会对所有参赛教师表示祝贺,你们有机会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展示了自己,你们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了交流与学习。在此也对关注、支持本次大赛的各位专家领导以及各单位表示由衷的感谢,希望大赛能越办越好,希望在大赛中能涌现出更多优秀的青年教师,希望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合作附属学校系统能尽己之力,为全国的基础教育人才的培养做一点点自己的贡献,谢谢大家。